第二句是:“七里山塘,行到半塘三里半。”苏州金阊门外至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,约有七里之遥,中间有个叫半塘的地方。苏东坡不久前曾路过此地,故王安石出此上联。
第三句是:“铁瓮城西,金玉银山三宝地。”铁瓮城城西,有金山、银山、玉山三座山,山上有佛殿僧房,当时苏东坡也恰好刚游览过,王安石便出了这一题。
东坡虽是奇才,但一时也对不出来。王安石笑着说:“现在不必急着对答,等你从黄州回来后再对。”
苏东坡在黄州,重阳节时,一连刮了几天的风。天晴后,苏东坡到后园赏菊,不由得大吃一惊,原来这里的菊花跟别处的不一样,花瓣落了一地,枝上一朵也没有。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,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,也明白了王安石让他来黄州的用意。而王安石出的三个对子,苏东坡还是没能对出。
王安石三难苏东坡,在当时妇孺皆知,许多文人雅士绞尽脑汁,对其下联,但过去多年,始终没人能够对出。
**少年时便听父亲说过这件事情,也试着对过,但当时年少学浅,没能对上。后来**忙于学业,也就忘了这件事。**十八岁考中进士后,去拜见丞相**,**进入丞相府后,先后经过了三个院、四座门才见到**。在丞相府内,**突然想起王安石出的“铁瓮城西,金玉银山三宝地”这个对子,顺势对出了下联:“丞相府内,前中后院四重门。”后来**来到苏东坡在汴京城的旧居,看到苏东坡宅舍简单,仅有西房、北房、南房三间房屋,北房、西房是主房,每间房屋有两扇窗户,南房是杂物房,只有一扇小窗子,**不禁又想出一联:“东坡宅中,北西南屋五扇窗。”**曾想:“以**之才学,应该能够对出。但当时王安石贵为宰相,或是**有意谦让。”后又想或许不是这个原因。**却未想到,自己也是一个绝顶聪明之人。
**又找到王安石所出的其它两个对子,也依次将其对上,但**感觉还欠修整,**又不是爱炫耀之人,所以一直未向外透露。而王安石所出的对子,在人们看来仍是绝对。
此时见完颜希尹出了这个对子,**心道:“此人说钻研汉书二十年,倒也不是虚言,但以此绝对来难我,恐怕又让他失算了。”
完颜希尹见**沉思良久,心中暗喜,完颜希尹道:“能否对出,还请宋使大人开口说话?”**淡淡一笑,对道:“丞相府内,前中后院四重门。”
完颜希尹大吃一惊,此对不仅工整,而且简单明了。想到自己许多年来苦苦思索却始终不能对出,认为这一定是千古绝对,现在此人却如此轻易对出!完颜希尹心中震惊不已。完颜希尹震惊之余,却也有些终于见到下联的欣喜,而更多的是倍感羞怒。完颜希尹定定神,又道:“七里山塘,行到半塘三里半。”
**对道:“一部《春秋》,看至中秋半部中。”**看到此上联时,感觉此联巧妙之极,“山塘”、“半塘”均是实名,“七里”与“三里半”不仅相互对仗,又与“半塘”相互对应。**便想到了“春秋”与“中秋”,虽非同物,却也均是实名,由此得出对子下联。
完颜希尹声音已有些颤抖,脸色已由红变白,又由白变紫,完颜希尹颤声道:“一岁二春双八月,人间两度春秋。”**道:“三教九流再百家,世上几多流派。”
**说完,完颜希尹一声长叹,久久不语。
**等了一会,道:“国相大人,请再出上联?”见完颜希尹仍不言语,**道:“那在下给大人出幅对子,大人见笑了。”**朗声道:“春风拂春水,粼波泛,涟漪现,春色惹人羡。”**等待许久,完颜希尹依然不语,**道:“那在下再出一联,请国相大人指教。”只听**道:“美景良辰、自古难并,不遇多才,岂能欢聚!”完颜希尹面无表情,不再发一言。
完颜希尹与**所谈,皆为汉话,曷鲁开始还能给阿骨达和金国众臣通译,但到后来,尤其是完颜希尹给**出对子之后,曷鲁不懂其意思,也就不能通译了。金君众臣见**对答如流,谈笑风声,轻松自如;而完颜希尹却神情紧张,额头冒汗,一会气愤,一会惊讶,一会羞怒,脸色有时红,有时白,有时紫,而到最后竟闭口不语了。金国君臣虽很迷惑,但也能看出完颜希尹处于下风,问曷鲁,曷鲁道:“国相开始给宋使出对子,现在是宋使给国相出对子,国相好像不能对出。”金国群臣一阵骚动,只听一个声音高声道:“国相,你跟他费什么口舌,让老僧来教训他!”众人一看,原来是国师摩尔宗。